碧蓝航线纳尔逊图鉴攻略-最强战列舰的诞生(碧蓝航线纳尔逊怎么样)
战舰世界纳尔逊怎么样?
玩起来还可以 买了玩了大概70局 说说体验 AP和正常的BB差不多 砸CA很容易高伤害 46%的点火 但是总感觉点火不是很好 但是也比其它BB高些 纳尔逊装甲弱 皇家大保健 恢复血量很多 基本进了高级房 抛屎就行 带些角度 还是很恶心的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长门级战列舰、纳尔逊级战列舰,哪个当属最强大七?
说别的没意义,只有从实战出发能打,能扛才是硬道理。光航速而言长门级比克罗拉多和纳尔逊要快,27节比另两级的23点5,21要快不少。但是论火力密度和装甲厚度;和纳尔逊比火力密度,装甲厚度都处于下风。和克罗拉多比火力装甲虽然不相上下,但装甲硬度上美国的冶炼技术显然不是日本能媲美的。再就是火控雷达,各种电子设备方面日本显然没有英,美两国強。我的观点从实战出发纳尔逊级最强,克罗拉多次之。
这三级战列舰,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产物,代表了当时美、英、日海军在战列舰领域的最高水平,个人认为日本长门级最强,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次中,英国的纳尔逊级最差。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文:Colorado class battleship),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建造的一型战列舰。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用8门406毫米主炮取代了田纳西级战列舰上的12门356毫米的主炮,其余各方面均与田纳西级战列舰相同。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中包括首舰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和西弗吉尼亚号,建成后的三艘该级舰均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服役[2]。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基本设计继承了田纳西级战列舰,沿袭了当时美国战列舰的标准风格:飞剪型舰艏;笼式主桅;副炮安装在艏楼甲板上;采用电气推进的动力系统。主要改进了火力和防护力。美国在获得日本海军长门级战列舰的情报后,更改设计,换装了更大口径的4座双联装406毫米主炮。由于火力加强,防御也相应加强来抵御敌方相同口径炮弹的攻击。其余各方面均与田纳西级相似。动力方面还是没有得到军方的重视,最大航速只有21节。该级舰在1930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加强防空火力并加装5英寸高炮。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时,科罗拉多号正在西海岸的圣迭戈维修从而逃过一劫。马里兰号被两颗炸弹穿透上层甲板,舰体发生纵向倾斜。西弗吉尼亚号由于停泊在福特岛外侧,左舷被多枚鱼雷命中,因其水密性较好并且及时打开右侧注水阀门进行反注水而避免倾覆,但舰体严重受损并沉入水中]。
参数:舰长190.3米,舰宽29.7米,吃水11.6米,标准排水量32,500吨(设计);满载排水量37,500吨/ 38,400吨(改装后),动力性能:动力主机8座锅炉,两座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驱动;主机功率28,900马力;最大航速21节;满载燃油4570吨;续航能力20,500海里/10节,9,700海里/18节,武器装备:主炮4门双联装406毫米主炮/45倍径,副炮12门127毫米;127毫米高平炮(第二次改装,8×2),防空火炮40毫米高炮32-44门,20毫米高炮60门,装甲防护,主要部位:水线343毫米;隔舱343毫米;炮塔正面457毫米,侧面后方229~254毫米;司令塔406毫米。舰员编制:设计编制1500人,实际部署2100人(1945年)。
纳尔逊级战列舰(HMS Nelson)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纳尔逊(1758-1805)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夭折。根据条约最后妥协的结果,日本、美国可以保留完成条约规定的未完工的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的约束。根据这一协议,英国海军1922年11月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不再采用以往英国战列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水线装甲最厚的战舰,并且强化了水平防护装甲,增加水密隔舱等间接防御设施。
纳尔逊级参数:标准排水量(吨)36,000,满载排水量(吨),43,140,舰长(米) 216.6,宽(米) 32.3,吃水(米) 9.1,动力装置 8台带蒸汽过热器的海军部型3鼓水管燃油锅炉,轴数(轴) 4,动力输出(马力) 45,000,航速(节) 23,燃油量 2,800,续航力(海里/节) 15,000/12,主炮3座三联装Mark I型16英寸(406毫米)45倍径炮,副炮:6座双联装Mark XXII型6英寸(152毫米)炮,防空火力:6座单联装Mark VIII型120毫米高平两用炮,4座双联装4磅高平两用炮,6座八联装41毫米“砰砰”炮,61门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鱼雷发射管:两具620毫米鱼雷发射管,舰载雷达279型 284型 285型,舰员(人)1,3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的计划。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日本的长门级出现了。
排水量:32720吨(标准)/33800吨(正常)/39700吨(满载);改装后标准排水量:39130吨,尺寸:全长215.8米/宽28.96米/吃水9.1米;改装后224.9米/宽34.6米/吃水9.45米,动力:蒸汽轮机4台,主机功率80000马力;改装后82000马力;最高航速:26.4节,改装后25节;续航力:5500海里/16节,改装后10600海里/16节;武备:8门4座双联装410毫米/45倍主炮,20门140毫米口径副炮(改装后18门),8门4座双联装127毫米/40倍径89式高炮(改装后);4门76毫米高射炮(改装后8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20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305毫米,炮塔正面356毫米(改装后457毫米),炮塔顶部127毫米(改装后250毫米),装甲甲板75毫米(改装后甲板75~127毫米),司令塔336毫米。装甲重量10396吨(改装后13023吨)。舰载飞机:3架,舰员:1333-13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