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颜良出装攻略(关羽斩颜良出装攻略图)

游戏百科 2025-09-06 1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羽斩颜良出装攻略的知识,一起来了解下吧!
  1. 关羽刺死颜良之后是怎么做到“斩其首还”的?

关羽刺死颜良之后是怎么做到“斩其首还”的?

关羽杀颜良用的应该是马槊、长矛、长戟一类的武器。而他砍颜良头的时候,应该并非一人,而且袁军已经丧失战斗意志了。

关羽在白马之战杀死袁军主将颜良,可以说是最能体现关羽武勇的一个战例了。此战关羽、张辽作为曹军的先锋出战。关羽看到颜良的麾盖,知道敌军主将位置以后,就直接向这个方向发起冲锋。

沿途袁军将士试图阻拦关羽,但是都被杀死或者击退,无人能挡。最后关羽顺利冲到颜良面前,将他刺于马下,割首而回。关羽能在万军之中杀死敌军主将,而且颜良本身也是以骁勇出名,可见关羽武艺之强。

当然和《三国演义》中不同的是,真正的历史上三国时期还没有青龙偃月刀,关羽用的应该是马槊、长矛、长戟这类武器。比像如张辽后来在合肥城下冲击孙权大军,也是“被甲持戟”,用的就是长戟。这也符合《三国志》中关羽是“策马良于万众之中”这个说法。所以关羽斩颜良的首级,肯定是得另外换兵器,用佩刀或者佩剑完成这个工作。

至于关羽砍颜良头的时候为什么袁军不来阻止,首先关羽并非孤身一人。曹操既然命关羽、张辽为先锋出战,那么他们肯定也是带了一定部队的。此时关羽是偏将军,而张辽是中郎将,职务关羽要高一些,很明显关羽是先锋部队的主将。

因此关羽向颜良发起冲锋时,很可能大部分先锋部队包括张辽都跟着关羽一起发起了进攻。即使说张辽和关羽是分兵行动,那么关羽身边也有一定数量的士兵,不是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在士兵的掩护下去割颜良首级,或者是让士兵代劳一下都不是问题。

另外古代讲究斩将夺旗,在斩杀颜良以后,关羽很可能顺手就把颜良的大旗放倒了。古代打仗都是以旗帜为号,主将旗帜一旦被夺,那么往往就意味着失败。此时袁军军心已乱,特别是颜良身边的袁军看着主将被杀,更是心无斗志,抵抗也不会太强烈,也有利于关羽去取颜良的首级。

所以关羽杀死颜良并割首而回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公元199年,袁绍召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准备南下攻打许都,剿灭曹操,官渡之战即将拉开帷幕。当时曹操亲自进军黎阳近郊以诱敌,同时他让东郡太守刘延屯白马,以使曹军在第一线防御袁绍时能对袁绍的堡垒一目了然。后来,曹操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南面具有地理优势的官渡,于是守御白马只剩延缓敌军渡河进军的意义了。第二年二月时,袁绍派出大将颜良进攻白马,由于东郡太守刘延手中的兵力不足,他只能向曹操请求支援,一时间,白马危急。

  若白马沦陷,袁绍的大军就可从此处轻松渡河南进,曹操兵力上的劣势就会进一步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为了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率军先佯装在延津渡河,做出一副要袭击袁军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镇守延津,与此同时,曹操轻兵急进,奔袭白马,攻其不备。袁绍不知是计,他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则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当曹军距白马十余里时,颜良才发现了曹操的军队,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率先进攻,关羽跃马阵前,在看见颜良的麾盖时,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于是曹操解了白马之围。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称关羽在诛杀颜良后有一个动作,叫“斩其首还”,然而在三国时期还没有马镫,在马上作战,都是用长矛和枪去刺,而用大刀砍,是不现实的,因此关羽用的肯定不是青龙偃月刀。既然如此,那关羽在杀了颜良后,是如何做到“斩其首还”呢?难道关羽还要下马后用佩刀割下颜良的头颅吗?

  事实上,在将领厮杀的时候,都是有护兵跟随的,而这些护兵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当己方将领获胜时,将对方将领的脑袋割下来带回去,二是敌方将领获胜时,将己方将领的尸体抢回来,三是己方将领获胜时,跟对方护兵厮杀,并阻止对方抢尸。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是关羽诛杀了颜良,然后关羽的护兵抢夺了颜良的尸体并将首级割了下来。

  笔者认为,斩首这件事并不一定是关羽做的,很有可能是关羽的护兵做的,但是谁斩首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白马之围的是关羽,而不是关羽身边的护兵。

关羽斩颜良出装攻略(关羽斩颜良出装攻略图)

关羽刺颜良于马下的这个“刺”,在当时很大可能是用马槊来完成的。槊是一种长杆兵器,是长矛的加强版,只有贵族或者将军们才用得起,自汉朝开始发扬光大,传说一把上等好槊需要三年时间才能锻造出来。

马槊的头部长达半米左右,可刺可削,威力远胜于普通矛头。杆部长达三到五米,在骑马时候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至于斩首而还,则可以换成佩戴的短刀或者短剑来完成。只是这个动作需要下马来才能做到。但是这会儿因为主将已死,颜良手下士兵们都愣着没反应过来,也不敢上前阻止神勇的关羽。

最后,关羽这时候不是独自一人,身边还有跟随自己的亲卫队,以及跟张辽一起率领的曹操军队就在自己身后。甚至可以在刺死颜良以后,让手下人去割首级就好,自己骑在马上依旧保持着绝对的威慑力。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这是在三国志中记载的一段话,说的是关羽杀了颜良,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

当时,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便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随后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愣是没有人能够抵挡他,白马之围得以解决。

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会发现在这段记载中有两个地方是有矛盾的:刺和斩!

“刺”字表明关羽当时所用的乃是马槊、长矛、长戟一类的武器,而“斩”这个动作很显然这些兵器是无法完成的。

还有古代的战场并不是像电视剧或者演义中那样,先由两位将军拼杀,然后胜着一方乘胜追击敌军。真正的古战场大部分都是处于混战的状态,如此之乱斩其首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是作者写错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简单地来看一下:

古代战将的身边都会有不少贴身护卫跟随者,特别是上到战场之时。

这些护卫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保护己方主将的安全;

第二方面,当己方主将把敌将刺杀后,他们负责争抢、斩下敌将的首级;

第三方面,当己方主将被杀后,他们负责守护其尸身的安全。

而关羽如此英勇的战将,身边肯定跟随有这样的护卫。关羽在乱军中一路冲杀到颜良跟前,刺颜良于马下。

颜良被关羽刺杀后,颜良的护卫便与关羽的护卫打在了一起。一方要保护颜良的尸身,一方要取下颜良的首级。

自然的,关羽这边由于有关羽的统领,那自然是胜利的一方,然后这些护卫便会斩下颜良的首级。

如此,便有了“斩其首还”的故事情节!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关羽斩颜良出装攻略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