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战场栓动狙怎么用(刺激战场栓动狙怎么用的)

游戏百科 2025-10-28 1
你还在问刺激战场栓动狙怎么用?今天给大家分享刺激战场栓动狙怎么用的知识,有什么疑虑可以咨询在线客服。
  1. 栓动步枪的原理是什么?
  2. 现代反恐作战会用到栓动式狙击步枪吗?

栓动步枪的原理是什么?

你提这个问题的确笼统了点,关于栓动步枪的种类有旋转后拉式(比如莫辛纳甘),直拉式(比如K31),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栓动步枪逐渐成为各国军队的主力步兵武器。下面就以毛瑟步枪为经典例子介绍一下。毛瑟步枪是一种旋转式闭锁枪机的后装单发步枪,这是历史上第一种毛瑟步枪。此后设计生产的大多数的旋转后拉式枪机都是根据毛瑟兄弟所设计的原理来设计的。

它的结构特点是枪机安全、简单、坚固和可靠,在枪机上有三个凸笋,两个在枪机头部,另一个在枪机尾部。前面的两个凸笋就是闭锁凸笋,进入枪管尾有些人把尾部的凸笋误认为是第三个闭锁凸笋,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保险凸笋,并不接触机匣上的闭锁台肩。枪机组很空易从机匣中取出,在机匣左侧有一个枪机卡榫,打开后就能旋转并拉出枪机。毛瑟式枪机的另一个著名特征是它的拉壳钩,有一个结实厚重的爪式拉壳钩在枪弹一离开弹仓时就立即抓住弹壳底缘,并牢固地控制住枪弹直到抛壳为止。这项技术被称为“受约束供弹”,是保罗·毛瑟在1892年时的重要发明,由于拉壳钩并不随枪机一起旋转,因而避免了出现上双弹的故障。

拉机柄牢固地安装在枪机体上,参考了恩菲尔德步枪的设计而改为固定在枪机后部,直到98式步枪为止,这个拉机柄在枪机闭锁时都是呈水平状态向右直伸而出,只有少数特殊型号才是下向弯曲。在1924年研制的标准型步枪上,仍然是使用直拉机柄,直到98k式步枪开始,才统一让拉机柄向下弯曲。下弯式拉机柄的步枪在携带更方便,不易绊上杂物,而且也使枪机操作时更舒适。

保险杆位于枪机后上方,右手拇指可以很容易地操作,保险杆有三个操作位置:当保险杆拨到右边时,会锁住击发阻铁和枪机体,此时步枪既不能射击,也不能打开枪机,当保险杆拨到向上抬起时,只锁住阻铁,步枪不能击发,同时挡住瞄准线,但枪机可以打开,能进行装填或清空弹仓的操作,当保险杆拨到左边位置时,只要扣动板机就能发射。扳机为两道火式的设计,安全又可靠。双排固定式弹仓是毛瑟步枪的另一个特征,枪弹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装入。装填枪弹有两种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用桥夹。每条桥夹装5发枪弹,刚好够装满一个弹仓,在机匣环上方有机器切削出来的桥夹导槽,打开枪机后,可以把夹满枪夹的桥夹插在导槽上,然后把5发枪弹用力压进弹仓内。压完弹后,空的桥夹可以用手拨出,但如果不用手拨,在关闭枪机时也会强行抛出桥夹,这样的设计在战斗中非常有效。

简单就说这么多不知道能否帮到你,希望内行人指点纠正。

向后拉开枪栓的过程中,枪栓内的弹簧被压缩,储存了弹性势能使得撞针处于待发状态。如果是毛瑟式和莫辛纳甘式,就是栓把上旋后拉时卡住待发;如果是李恩菲尔德式,就是栓把回推下旋时撞针卡住待发。

刺激战场栓动狙怎么用(刺激战场栓动狙怎么用的)

把枪栓向前回推下旋后,枪栓内部本身妨碍撞针弹簧伸展的机制被取消,但是与扳机相连的阻铁卡住了撞针使得弹簧得不到放松依旧保持受压,整个枪机仍处于待发状态。枪栓的前推还把子弹推出弹仓/弹匣,子弹短暂穿过机匣后进入枪管后面的膛室(弹头凸进枪膛),同时枪栓旋转时栓头的锁耳扣住机匣前方的凹槽固定住,并且将枪膛后方完全封闭。

扣动扳机后,卡住撞针的阻铁松开,枪栓内的弹簧被释放并驱使撞针向前撞击子弹底火,引燃弹壳里的推进药。弹头被火药剧烈燃烧产生的高压膨胀气体推进,与弹壳分离并顺着枪膛向前飞;弹壳受膛室阻拦被留在枪内,再次拉开枪栓时被抽壳钩拉住底缘滑出膛室,然后被抛壳挺顶着翻弹出枪外。一轮射击完成。

重复以上过程,进行下一轮射击。

复制过来的……

这个问题太笼统模糊?

个人理解是动作原理?

栓动步枪一般是指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步枪(也有非主流的直拉式)。简单的说就是靠手拉动枪栓完成闭锁与开锁、抽壳、复进装弹的过程。

比如毛瑟,手持拉机柄向左旋转枪栓(角度由闭锁突笋位置数量决定,大约90度)完成开锁,后拉枪栓,完成抽壳。前推枪栓,复进装弹,右旋枪栓闭锁。然后可以击发。然后重复以上过程。

更多的其实也没啥好说的,夜深人倦,直接把百度搬来您看一下吧:

主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可分为三种:毛瑟式、李-恩菲尔德式和莫辛-纳甘式,三者的不同在于枪机与机匣间的结构及运作方式,李-恩菲尔德式的旋转和后拉动作同时进行,莫辛-纳甘式的枪机操作时所需力量最多,毛瑟式则是三者间最平均的设计。

毛瑟式

毛瑟式枪机首次使用在Gew98上,亦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设计之一,包括了二战时的Kar98、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春田M1903等。毛瑟式枪机比李-恩菲尔德式更为结实,可发射更高压的弹药(如马格南Magnum中央式底火弹药),但射速低于恩菲尔德步枪。毛瑟式枪机在推出后一直是旋转后拉式枪机的常用设计。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手动步枪采用,如一些民用猎枪、运动步枪、雷明顿700系列、温彻斯特70、M40狙击步枪及M24狙击步枪等。[2]

李-恩菲尔德式

李-恩菲尔德式枪机首次出现于1889年的李-梅特福步枪(Lee-Metford)及李-恩菲尔德步枪。李-恩菲尔德式的特点是旋转和后拉动作同时进行,而且动作十分顺畅,经训练后的射手可保持很高的射速,但无法发射更高压的弹药,现在只有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衍生型仍采用此设计。[1]

莫辛-纳甘式

莫辛-纳甘式枪机于1891年推出,特点是机头无法与枪机分离,枪机操作时所需力量最多,亦不太顺畅。莫辛-纳甘步枪主要发射180格令的7.62x54R弹药,无法发射高压的马格南弹药。但其可靠性较高。二战时间生产量极大,直至现在仍然是民用步枪常见型号之一。[1]

混合式

有些步枪采用毛瑟及李-恩菲尔德的混合式枪机设计,如瑞典毛瑟步枪、恩菲尔德M1917及P1914。瑞典毛瑟M38及M96采用“cock on closing”设计,令其运作速度比Kar98及春田M1903更快(但射速仍比李-恩菲尔德步枪慢)。

其他设计

其他枪机设计如瑞士Schmidt-Rubin及斯泰尔M1895等采用直拉式枪机,但早已不再常见

在向后拉开枪栓的过程中枪栓内的弹簧被压缩,储存了弹性势能使得撞针处于等待击发的状态,大部分栓动式步枪都是这个道理,栓动步枪的工作原理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栓把上旋之后卡住栓把等待击发,第二种是将栓把回推下旋时撞针卡住等待击发。

在把枪栓向前返回推过去之后向下旋转,枪栓内部阻止撞针弹簧伸展的障碍被解除,但是和扳机相连接的障碍卡住了撞针让弹簧依然无法得到展开依旧保持受到压力,整个枪机仍然处于等待击发的状态,枪栓的前推还把子弹推出去弹匣,子弹穿过机匣之后进入膛室,然后就会被旋转闭锁,随后击发。

在扣动扳机之后卡主撞针的障碍物松开,枪栓内的弹簧开始工作然后驱使撞针子弹底火,引燃弹壳的发射药,弹头被发射药产生的高压力膨胀过的气体推进,和弹壳分离开来并且顺着枪膛膛线向前飞,弹壳则会被膛室阻拦,不会飞出去,留在枪内,再次拉开枪栓的时候被抽壳钩拉住底缘滑出膛室,然后被抛壳挺顶着翻弹出枪外,一轮栓式步枪的射击就此完成。

这还仅仅是栓式步枪的射击,如果提及到冲锋枪和机关枪的话会更加复杂一些,对于此我们也就明白了栓式步枪乃是轻武器工业的结晶所在,它足够称得上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也是取缔前装滑膛步枪,结束步兵方阵时代的因素之一。

很简单,闭锁和待机都是靠枪栓完成,在弹仓有弹的前提下,1、向上推动栓柄完成解锁和弹壳松动,2、向后拉动枪栓完成退壳,3、向前推动枪栓完成装弹上膛和待机,4、横向压倒枪栓完成闭锁,5、击发。待机原理:向前推动枪栓同时,凸榫卡住机头撞针

现代反恐作战会用到栓动式狙击步枪吗?

现代反恐战争对于栓动狙击步枪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高于战争时期。战争时期狙击手基本上都是定点狙杀敌方指挥官或是高价值目标,而随着反恐战争的到来,美军发现在中东的治安战中实在是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目标,所以位于中东治安战的美军狙击手,就开始普遍使用半自动狙击步枪,在保证适当精度的同时也要提高射速。

但现代反恐作战尤其是国家或是城市内部的反恐作战,对于单发栓动狙击步枪的依赖就被大大提高了,甚至国内的特种部队狙击手只会使用单发栓动狙击步枪。为什么呢?因为在国内执行反恐或解救人质的行动中,具有威胁的目标也就那么一两个,例如持枪或是将利刃抵在人质脖子上的,所以这个时候派两名持有单发栓动狙击步枪的狙击手将威胁目标同时消灭,而其它匪徒会瞬间蒙圈,这个时候只要部署在周围的其它特警队员一起突入,就能把所有匪徒拿下。

刺激战场栓动狙怎么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刺激战场栓动狙怎么用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