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三国志2》中郭嘉的神兵和使用技巧(少年三国志2郭嘉带什么神兵)
《三国志》中对鬼才郭嘉怎么看?
别说看人多准。至少看刘备就看走眼。说什么避免曹操害贤之名。曹操可是狠起来孔融都不放过角色,孔融和刘备当时名气是一个级别的么?怎么没见郭嘉来劝。十胜十败是罗贯中抄袭荀彧的四胜四败
首先,郭嘉的早死是其中一个原因,纵使才华横溢,没有一个给你发挥的舞台,还是没用啊,其二,诸葛亮被三国演义神化也是一个原因,其三,曹操手下众多谋士,郭嘉不出名也是当然的。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
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师不久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于是上表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嗣。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感慨道: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曹操对郭嘉的重视和依赖程度。
郭嘉(170---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我喜欢郭嘉基于两点:一,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本人认为他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某些方面比诸葛亮还强,可惜的是他死的早,两人不能进行比较了。如果他不是死的太早,三国历史怕要重写。二,郭嘉的为人好。就是说他的人品好。史书上说他"因他智虑变远,通达事理,忠贞善良智高德美,体通性达”又说他:性格开朗,豪放,甚至不拘小节,乃性情中人。
看看郭嘉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郭嘉自幼身怀大志,见识深远,始大乱的时候,他便长期闭门苦读,终于被曹操所赏识,并成为他最杰出的谋士之一。在官渡之战中,正是郭嘉的计谋鼎立相助曹操打败了袁绍,从而统一了北方。进而为魏国的建立和天下一统打下了了坚实的基础。
有句话,叫做“过慧易夭”,用在郭嘉身上,感觉比较合适。
通常,聪明的人都命短,看看三国里面几个聪明的人,除了司马懿会装傻,其它的好像命都不长,比如曹冲,比如周不疑,比如戏志才,比如杨修,比如郭嘉。
为什么聪明的人比较命短,我想首先可能聪明人的,想的都比较多,想的多的自然烦恼多,烦恼多自然纠结多,人生纠结的多了,自然就容易生病,生病多,自然也就容易命短。
其次,聪明的人。通常凡事都想争输赢,都不肯轻易认输,不肯轻易认输,自然就要事事争雄,事事争雄,就容易放不开,放不开的事情多了。就容易操劳疲累,操劳疲累,就容易折寿损命。比如说《琅琊榜》的梅长苏,明明有些事情,他都可以不管,可是不管他就放不下,放不下就要亲力亲为,亲力亲为最后就搞死了自己。明明还有两三年奔头,硬是给他拼没了。
最后,世上之事,有一好两好,就不会有千好百好,你某方面突出,就总要某方面短板,所以曾国藩才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就是怕自己人生太圆满,会祸害家人子孙。聪明人也一样,上天给了他们聪明的脑子,却不给他们长寿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