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爆炸流》攻略详解(《辐射4爆炸流》攻略详解大全)

游戏攻略 2025-07-06 5
《辐射4爆炸流》攻略详解大全介绍:
  1. 当年放原子弹的试验场人能进去吗,还有辐射吗?

当年放原子弹的试验场人能进去吗,还有辐射吗?

谢邀,大部分已经没有太多的问题了。

咱们以美国的内华达试验场为例子说下这个问题:

内华达试验场是美国境内最大的一个核试验基地,在这个实验场中一共进行了400多次核爆炸。

最后的一次核爆炸是在试验场1992年9月23日儒略行动中引爆的一枚代号叫做分隔物的2万吨级核弹。

采用了地下核爆炸的方式进行。

很多人觉得核试验场是原子弹爆炸摧毁的位置,甚至在很多地图上标记也只标记了一个点而已。

但是要知道的是一个试验场有很大的试验区域也有实验人员的生活区域,还有设备组装和维护的区域,以及废料存放的区域。内华达试验场很大。看下平面图:

所有虚线框住的地方都是内华达试验场。不仅仅要保证核试验之后的人员安全也得保证在核试验进行的时候人员的安全。这是一片原子弹反复炸过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卫星地图右上角密密麻麻的弹坑。这片区域大概有3500平方公里的大小。

由于核弹爆炸之后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的时间只有几周而已,因此这片试验场在1992年进行最后一次核爆炸实验之后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属于完全安全的状态了。

最牛的一次爆炸是“鱼缸行动”。

采用的是核弹半埋入地面的地爆方式(地下194米),引爆了一枚10.4万吨当量的氢弹。这枚氢弹就是一枚标准的W56核弹,下面这个大家伙。

爆炸后形成了一个叫做萨当火山口的巨坑。

和周围的弹坑比起来显得是无比巨大的。这个坑仅仅比苏联的查干湖小一点点。最大直径达到了390米,深度为98米。

属于从太空站肉眼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人造物之一。在1994开始年这个大坑被列入了美国国家历史名录之内。并修建了观景台。

属于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了。每年大约会接待10000名游客前来参观。如果有致命的辐射是不是就太祸害人了呢?

其实在爆炸发生后的7个月后,辐射水平就已经降低到了可以不穿防护服进入弹坑底部的水平上。

还有好玩的呢,看下面他们在做啥?

60年代末期,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宇航员其实就是在内华达试验场的各个原子弹坑周围进行月面行行走和驾驶月球车的训练。如果有致命辐射的话,金贵的宇航员不是遭殃了吗?

说完美国说说咱们的。

咱们的第一枚原子弹爆心处也有纪念碑,也是一个可以去的地方。

同时类似于最后一次塔爆也弄了一个纪念碑。

都是可以去参观的地方。

核爆炸所产生的辐射并不可怕,没必要妖魔化,一两年之后就是绝对的安全了。

有的有问题,有的没啥问题了。

《辐射4爆炸流》攻略详解(《辐射4爆炸流》攻略详解大全)

比如比基尼岛,比基尼岛如今是个旅游胜地。但上世纪40——50年代这里一共进行了60多次核弹试验,原子弹和氢弹都实验过。同期发布的泳装采用“比基尼”之名,是隐喻它将拥有当世最大的爆炸力。绿也算是源于原子弹文化吧。

比基尼岛当年是最大的核试验场。而且马绍尔土著居民曾经因为放射性沾染出现了各种症状,美国压了很多年才承认这个事情。

60年代,美国总统约翰逊曾经宣布比基尼岛已经按安全,鼓励人们回迁,一些土著居民开始回家,但1978年发生了了严重的放射性铯污染事件,当局的调查报告显示该地仍然有核污染。随后官司打到今天。

今日的比基尼岛是旅游胜地,据说因为氢弹的爆炸,让这座岛屿的天空特别蓝,大气总是澄净得一尘不染,令人透过傍晚的穹顶看星星时心里都会发慌。

长期以来科学家都在研究比基尼岛水下巨大的弹坑。本以为生态灭绝的爆心弹坑却不知是期间失去了人类活动还是别的原因,珊瑚礁生态发展的异常发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核武器实验的附带物,日本的“长门号”战列舰被配属在核心爆炸带,当时核弹在长门的上方600米引爆,长门毫发无伤。后又被拉去进行第二次核试验,最后爆心只留下几乎完好无损的长门和轻伤的德国欧根亲王号。和长门一起的阿肯色号战列舰瞬间沉没,随后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也在几小时内沉没。现在这票沉船成为比基尼岛重要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长门,是必去的潜水地。

虽然比基尼岛如今还挺兴旺,貌似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但是马绍尔群岛大量地表土被污染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比基尼岛尽管表面上没啥问题,内里却依然会让人觉得紧张和疑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伴随着盟军各条战线旗鼓并进,轴心国集团很快大势已去。不过,疯狂的日本人选择了负隅顽抗,并表示坚决不投降。他们不仅在硫磺、冲绳等战役中造成了美军大规模的死伤,甚至还在国内大肆宣扬“一亿玉碎”的终极计划。

(负隅顽抗的日本兵)

为了将战争的危害降到最低,美军最终决定动用原子弹来结束战争。

1945年8月,美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投下原子弹。其中,轰炸广岛的原子弹名为“小男孩”,它在广岛上空550米处爆炸,爆炸瞬间造成了7万余人的伤亡。而轰炸长崎的原子弹名为“胖子”,在它爆炸的瞬间,长崎市有百分之六十的建筑物被毁,伤亡人数则达到了恐怖的8.6万,几乎占据了长崎全市人口的四成之多。

客观的说,原子弹的确实是一个足以毁灭人类的发明。在原子弹爆炸的瞬间,爆炸的中心风速是440米/秒,其威力相当于12级台风的十倍,会产生100万帕斯卡的风压,这足以将任何生物撕成碎片。

除开风压外,在原子弹爆炸时,爆炸中心的温度会达到4000摄氏度。试想一下,连钢铁的熔点都才1500摄氏度啊。可以说,这样的温度,会让人在瞬间就被汽化。

不过,最可怕的威胁,其实是放射性污染。

从日本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截至1950年,广岛因原子弹而引发的癌症,或其他并发症死亡的人数,达到了恐怖的20万。而且从广岛原子弹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其后代的畸形率,比之以往高出了数十倍之多。

(被炸后的长崎)

广岛和长崎都遭受了如此严重的放射性污染,这两个城市还能住人吗?

说来也怪,现在的广岛和长崎,不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甚至在日本人心中,这两座城市的宜居性,还远远超过了东京。

那么,明明遭遇了原子弹的轰炸,为何这两座城市能迅速恢复生机呢?

实际上,原子弹爆炸所带来的放射性污染,被日本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夸张报导。

原子弹爆炸会产生放射性污染不假,但在其爆炸的48小时之后,核辐射的强度,就已经近乎消散。之所以会出现后来数十万人身体癌变,是因为这些人本身就受到了爆炸的冲击,是处于辐射冲击边缘的幸存者。

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就是后来进入原子弹爆炸区域的救援队,在1950年的统计数据中,他们的患癌几率也只是略微高于正常水平,并没有受到核辐射的太多影响。

而且,除了核辐射的持续性并不长久之外,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都是属于季风气候带。持续的海风和充足的雨水,也会在短时间内将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减小。

也就是说,原子弹带来的污染,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长崎和平公园)

那么,日本媒体为什么要进行夸张报导呢?

我们知道,日本在二战中向中国以及东南亚十多个国家都发起了侵略战争,他们不仅造成了数千万丧生,而且还制造了多起震惊世界的惨案,其罪行实在是罄竹难书。

日本之所以要将原子弹造成的影响放大,实际上是日本想要将自身塑造成一个受害者,让人们将关注点从他们的罪行上移开。

时至今日,广岛和长崎的爆炸遗址都被建成了和平主题的公园,并且每年广岛长崎被轰炸的纪念日,也会举行纪念活动,来倡导和呼吁和平。当然了,我们真心希望日本呼吁的是真正和平,真心希望可怕的战争,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