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李严的牌为何不计入计算(三国杀李严腹鳞)
三国杀李严碎片怎么兑换?
1.
打开游戏三国杀,点击开始游戏
2.
点击右下角武将按钮,进入武将选择界面
3.
点击李严武将,在武将卡左下角消耗精粹合成
4.
精粹是通过分解重复武将卡获得
5.
当然还可以通过抽卡获得武将,点击商城进入招武将界面
6.
使用招募令开始抽卡吧
7.
进入游戏,点开武将界面 2、选取武将李严,消耗精粹合成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李严?
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李严是一个有能力但无品行的人,不能控制的欲望毁掉了他,让他和诸葛亮离心离德,从战友变成了敌人。具体记载如下:
有能有为,可信之人
李严字正方,南阳郡人。年轻时任郡吏,以有才干著称。荆州刺史刘表派他走遍了州中的郡县。曹操攻入荆州时,李严正任县的行政长官,便向西进入了益州。刘璋任他为成都县令,也以能干而出名。
建安十八年,刘璋让李严代理护军的职务,在绵竹抵御刘备。李严带领部众投降了刘备,刘备任他为裨将军,刘备取得成都以后,任命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平乱有功,托孤之臣
建安二十三年,马、高胜等盗贼造反,纠集数万人的军队,打到了资中县。当时刘备正在汉中,李严没有让朝廷增加兵力,只率领郡中士兵五千人前去讨伐,便平定了叛乱。随后李岩又多次平定叛乱,在章武二年,刘备征召李严到永安,任其为尚书令。
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同受刘备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领朝廷内外的军事,留在永安镇守。建兴元年,李严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建兴四年,转任前将军。因为诸葛亮准备出兵汉中,李严应当处理后方事务,便转移屯扎在江州,留下护军陈到驻扎在永安,全都统属于李严。
李严给孟达写信说:“我与诸葛孔明一起受先帝委托,忧虑深而责任重,希望得到很好的同伴。”诸葛亮也给孟达写信说:“处理公务就像流水那样顺畅,果断的决定取舍没有滞留,这是李岩的天生优点。”他就是这样的被人看重。
因私废公,难堪重任
建兴八年,李严迁升为骠骑将军,因为曹魏大将曹真要三路进攻汉中,诸葛亮命令李严率两万人赴汉中。诸葛亮又上表推荐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主持处理李严走后留下的公事。诸葛亮因为第二年就要出兵,又任命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处理丞相府的事务。
建兴九年春,诸葛亮屯军的祁山,李严负责催促都督后方运输。到了夏末秋初的时候,正赶上大雨下个不停,后方的粮食运输供应不上。李严派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把这个意思告诉诸葛亮,请诸葛亮撤军。诸葛亮听从了李严的意见撤回军队,李严听说军队退了回来,又变成一副吃惊的样子,说:“军粮非常富足,为什么撤回来?”
李严想用这个办法解脱自己办事不力的罪责,显示是诸葛亮不进军的责任。又向后主刘禅上表说:“我军是假装撤退,想一次引诱敌人出来再与他们战斗。”于是诸葛亮把李严前后给他的信和给后主的奏折全部拿出来,李严的过错就明显的显露出来,理屈词穷只好低头认罪。
罢官免职,永不复用
于是诸葛亮上表弹劾李严说:“自从先帝逝世以后,李严的任上治理自己的家产,喜欢使用小恩小惠,只求自身安全,沽名钓誉,不对国家的事担忧尽力。在我将要北伐曹魏的时候,想得到李严的兵力,以镇守汉中,李严对此却用了各种手段进行抵制,丝毫没有要出兵的意思,反而要求再给他五个郡,让他当巴州刺史。去年我准备西征,想让李严主持都督汉中的事物,李严却对我说曹魏已经给司马懿等辅政大臣特权,准许他们开府自行任命下属官员。
我知道李严的用意,他是想逼迫我答应他的条件,从而为自己牟取利益。所以我上表请求李严的儿子李丰主持江州事务。提高对李岩的待遇也使得当时需要能够得到满足。李严到达汉中后,我把丞相府中的事物全都委托他办理,群臣上下都奇怪我为什么这样厚待他。这是因为当时大业还没有完成,汉朝的处境岌岌可危,当时纠正他的短处,不如对他进行褒奖。我只是以为李严的欲望在荣誉和利益方面,想不到他的心术不正到了这种程度,如果对这件事拖延不处理,将会导致祸乱失败,这都是我的不聪明造成的。我不能再说了,说得越多越增加我的过错。”于是将李严罢官为民,流放到梓潼郡。建兴十二年,李严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也发病而死。李严在流放的时候,常常希望会重新启用自己。诸葛亮去世,他认为后人谁也做不到,所以激愤发病。李丰做官做到朱提太守。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应答,简单点,蜀国内部就有两大势力,一股刘备旧部,二就是以李严为代表的投刘备的一股,李严身份重不重要,只看白帝城托孤,就诸葛,及李严,实标上就是刘备自知大限已到,用李严来平衡诸葛权力的手段,刘备死后诸葛与李严的关系就开始恶化,对诸葛一手遮天的有反感,而李严也不支持六出祁山的连年战乱,损兵折将,劳民伤财,而诸葛又掌兵权,又是承相管国内大小事宜,李受排挤而无能为力,国内混乱,托孤大臣也就闲在家中直止病故,其实李严很有能力的,否则刘备也不会这么信任他,仅服刘备而不服孔明,这也就是蜀国强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浅谈。
李严,字正方,他是蜀汉的重臣,于刘备临终之前,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后来在诸葛亮一次北伐的时候。李严负责督运粮草,但是因为连天多雨故而道路难行,结果就延误了时日,诸葛亮不得已回师。然而作为蜀汉重臣的李严为了推卸责任,反而把责任推到诸葛亮身上,责怪诸葛亮北伐回师。
虽然李严在之前就和诸葛亮有些不和,但是诸葛亮觉得李严和自己同为托孤辅政大臣,如今天下又未定,是不宜自相攻击的,所以诸葛亮心中还是觉得李严能和他一道同心协力为蜀汉效力的。
然而因为李严推卸责任之事,让诸葛亮对李严失去了信心,觉得李严不顾全大局、只在乎自身的利益而无为国效力之忠心,于是就上表弹劾李严,结果曾经为刘备临终之时的托孤重臣李严就被废为庶人,流放梓潼郡。
诸葛亮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事小事都亲自办理,结果诸葛亮因为蜀汉操劳过度就积劳成疾而去世。
本来被废为庶人兵流放梓潼郡的李严,还是希望能被起用的,而他觉得蜀汉满朝文武大臣,只有诸葛亮有可能会起用他,所以他就一直静静的等待着。然当他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他认为别的大臣不可能在起用他。结果李严就激愤发病而死。
这是历史上的李严,那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李严?
《三国演义》虽然是部小说,但是却是以历史为基础而创作的。内容虽有虚构的,但还是有不少真实的故事。而《三国演义》里的李严虽然和历史上的李严有着出处。但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李严在投向刘备之前,是刘璋的手下。在刘备入川时,李严曾被任命守绵竹以拒刘备,曾和黄忠大战四十多回合不分胜负。之后投降刘备。刘备去世后,李严亦是刘备的托孤重臣。后来因督运粮草不力而推卸责任,因此获罪废为庶人。诸葛亮去世后,李严因认为无人再起用他,就发病去世。
李严能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重臣,说明李严是才能不错的。但是李严却是一个自私、不以国事为重的人。比如他曾主动要求分地建立巴州,他为巴州刺史,并且还曾怂恿诸葛亮受九锡、晋位称王。
当然不管如何,李严能成为刘备的托孤重臣,说明他是有才能的,是受到刘备信任的。而刘备之所以信任他,是因为他有才能、为刘备的蜀汉做出贡献的。比如李严曾和诸葛亮、法正、刘巴、伊籍一起制定《蜀科》,而这又奠定了后来蜀汉的法律基础。
李严在历史上饱受争议,与后来叛汉的孟达一样,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猜想。
要说才干李严是非常能干的,在任期间他所治理的郡县皆为上佳。犍为太守任上,他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虽有面子工程的嫌疑,但其优秀的政治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他还参与过蜀汉律法《蜀科》的条文制定,说明这是个非常全能的行政人手。
论及军事,他也曾多次平定过治下叛乱,更有一次以5000郡国兵便击溃了数万马贼的壮举,后来更是被刘备任命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
这样的托孤任命与孙策任命周瑜掌武张昭腐辅文之策一般无二,显然在那位识人极明的刘备眼中,李严是堪比周瑜的托孤重臣。
可就在他仕途如日中天之际,刘备的病逝使得李严愈加狂放,开始陷入权力的漩涡。他不顾蜀汉的实际情况,自恃甚高不肯与诸葛亮合作,一心争权论势,最后借兵粮押送不便之事令诸葛亮北伐功败垂成,被诸葛亮识破后贬为庶人。
他的老乡陈震曾评价他“严腹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在李严尚未争权夺势前来暗讽他。
“鳞甲”这一词在汉代可不是什么褒义词,是指一个人犹如蛇一般狡诈,用心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