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府(古乐府诗)

游戏玩法 2025-10-14 10
其实古乐府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古乐府,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古乐府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 新乐府,汉乐府,汉乐府旧题三者的区别?
  2. 乐府格律?

新乐府,汉乐府,汉乐府旧题三者的区别?

《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乐府诗旧题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等。

最初乐府旧题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宋代以后乐府曲谱逐渐遗失,所以到今天只能看到文字了。 乐府新题,又称“新乐府”。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新乐府的特点有三:

一是用新题。

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

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

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

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

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在内容上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乐府旧题有《塞上曲》、《关山月》、《薤露》、《蒿里》、《陇头流水歌》等等,(难以计数);乐府新题有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白居易的《杜陵叟》、《卖炭翁》,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不可计数)。

乐府格律?

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对格律要求远不如后代的近体诗,但并不是没有格律。

乐府诗形式很灵活,三言、四言、五言、六言杂言都可以,不象近体诗有严格字数要求。乐府诗同样讲究排偶对仗,只不过不象近体诗固定要求在某一句对仗,随意性相对较大。乐府诗的平仄就远不如近体诗要求严格了,几乎可以不讲究。乐府诗也讲究押韵,但不象律诗或绝句要求一韵到底或者某几句押韵。很洒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还可以跳几句再押韵,中途变韵也行。所以乐府诗并不是完全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也有一定规律性的。

乐府与格律诗相比,其特点显而易见。

  乐府句式比较自由,三言至六言都有,格律诗则有严格限制。

  乐府的语言比较质朴自然,接近口语,格律诗的语言则讲求精炼。

  乐府没有严格的平仄对仗䛅韵要求,格律诗则要求甚严。

  乐府是歌,合乐演唱,格律诗则已脱离了音乐,成为独立的文体。

乐府诗不是格律诗,而是西汉的时候官方采集的一种诗体。乐府本来是汉武帝时所建立的,音乐机构的名称,后来用于指这个官署所搜集保存流传,并且能够进入乐的诗歌,习惯上我们也称这种诗尸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为乐府。


再后来就连并不如乐而只是在体裁上模仿这种歌词的作品,也被称为乐府诗了,乐府诗词来自于下层文化土壤,所以它由语言朴实,风格直爽的特点,可以算是当时的民间通俗文学。 汉武帝时,汉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许多事业,比如伐匈奴,通西域,尊儒术,立制度等。

古乐府(古乐府诗)


建乐府适宜采集音乐和歌词就是其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部分。班固的“两都赋序”中说大汉初定,目不暇己,武宣之势,乃崇李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属,外兴乐府斜率之事。 


这说明到那个时候,才有了治礼作乐的需要和条件。汉书礼乐志也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斜率都办,可见乐府的任务主要是采诗,也就是对民间音乐及歌词的采集和整理,其实周代早已有这种做法采集来的诗歌,除了作为宫廷贵族的风雅娱乐品外,也能从中了解政治得失,民心向背,所谓“观风俗以知兴衰”,汉朝立乐府就是对周代重视民间歌谣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这使当时的民歌由民间进入庙堂,进入文人的视野,使这份文化遗产有了广泛流传和长远保存的可能,从而普遍成为作家们学习和加工的对象,所以是有积极意义的。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乐府始于秦朝而非汉武帝时期。)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

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如《木兰诗》(南北朝时期

关于古乐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