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黄忠角色结局有哪些(三国杀黄忠角色结局有哪些)
三国演义黄忠之死?
在三国演义里黄忠是于公元222年跟随刘备征讨孙吴,因刘备言老将无用,黄忠不服老,在与吴将潘璋战斗中中了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窝,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而逝,时年75岁。
罗贯中: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 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
《三国演义》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
早年经历:
初平三年(192年),荆州刺史刘表出任荆州牧。黄忠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随从其侄刘磐驻军长沙攸县(今湖南攸县)。建安四年(199年),刘磐与孙策交战于艾县(今江西修水),黄忠随从刘磐。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曹操降下荆州后,以黄忠代理裨将军,仍然在长沙郡仕官,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与孙权组成联军大败曹操军,曹操北归。刘备趁机占领荆州,率领赵云等南征长沙四郡。黄忠跟随韩玄向刘备投降。
收川立功: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经益州牧刘璋部下法正作向导,进驻葭萌关(今四川广元),黄忠随军行进。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与卓膺率兵自葭萌关向成都进兵。刘备先引兵到关中,后与黄忠军队会合。
黄忠在战斗中,常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一路攻到涪城。刘璋派遣部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前来阻挡,都被击败。黄忠追随刘备进攻绵竹,绵竹守将李严、费诗等先后投降。
建安十九年(214年),黄忠随同刘备率军进围成都。数十日后,刘璋投降。刘备进入成都后,论功行赏,任命黄忠为讨虏将军。
东吴名将马忠是如何一战干掉黄忠的?马忠后来的结局如何,是战死还是善终?
三国里面有两个马忠,一个是蜀汉马忠,一个是东吴马忠,东吴马忠出道较早,蜀汉马忠出道稍晚一点。
若论两者名气谁大,应该是东吴马忠,因为他号称猛将终结者,五虎上将有两个死于他手;若论谁混的好,那当属蜀汉马忠,他在蜀汉中后期混的风升水起,最后得了善终。
东吴马忠算不上名将,三国没有马忠与高手对敌的记载,其武力值自是无法与五虎上将相提并论,但马忠擅长偷袭,他用绊马索偷袭关羽父子,结果关羽成了俘虏;他用暗箭偷袭黄忠,结果黄忠死在暗箭之下。
可怜老黄忠,一生英雄了得,罕逢敌手,射箭是其成名绝技,百步穿杨,箭不虚发,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最后却死于马忠的暗箭之下。
被成名绝技射箭杀死,老黄忠死的确实有点憋屈了。
马忠是如何杀掉黄忠的呢?
当时东吴大将潘璋手持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主动挑衅黄忠,黄忠急于为关羽报仇,误中潘璋之计,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这时候马忠躲在暗处,趁着黄忠拼力死战,照准了黄忠额头就是一箭,黄忠匆忙躲闪,箭没射中头部,但射在了肩甲部位。
黄忠本已老迈,加之失血过多,结果就死了。
马忠结局如何呢?
正所谓成也偷袭,败也偷袭。马忠用偷袭擒获关羽,射死黄忠,然而马忠最终也死于偷袭。
杀掉马忠的,是糜芳和傅士仁。他俩之前背叛关羽,投降了东吴,现屈居于马忠之下,干了副手。现在,刘备大军压境,直指东吴,这两位担心东吴打不过刘备,于是就动了归降刘备的念头。
傅士仁担心刘备饶不过他们,于是他俩就商量先杀了马忠,然后提着马忠的头颅见刘备,将功赎罪,况且糜芳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呢,有了这层关系,刘备不看马忠头颅面子上,也得看糜夫人的面子吧。
主意已定,当晚他俩趁着马忠睡熟,偷偷潜入马忠营帐,一刀就结果了马忠性命。他俩提着马忠头颅,战战兢兢地投了刘备营寨,本以为刘备会放了他们,可是结果傻眼了。
刘备六亲不认,管你是糜芳,还是傅士仁,他只认关羽弟弟,他令人除去糜芳和傅士仁衣物,亲自用刀活剐了他们。
糜芳和傅士仁太大意了,难道不记得刘备的至理名言了吗?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
马忠是埋伏在暗处,用暗箭射中黄忠的肩窝,黄忠被抬回大营,不治身亡的。
黄忠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武功属于绝对的超一流高手。长沙城,黄忠曾大战关羽三天,不分胜负。
刘备进川时,黄忠立下汗马功劳。当时,刘备采用庞统的计策,准备攻打雒城,就要先拔掉城外邓贤和冷苞的两个寨子。
庞统安排黄忠攻打冷苞的寨子,魏延攻打邓贤的寨子。魏延贪功冒进,准备先打下冷苞的寨子,再拿下邓贤的寨子,这样就可以建立两份功劳。结果,魏延在攻打冷苞的时候,邓贤来救。冷苞和邓贤两面夹击,把魏延打得大败。魏延在突围的时候,马失前蹄摔落下来,邓贤上前挺枪就刺。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黄忠赶到,一箭射死邓贤,救了魏延。
黄忠又把冷苞打败,魏延从此以后对黄忠心服口服。
拔掉了邓贤和冷苞的寨子,刘备就率兵正式攻打雒城。魏延再次被蜀将吴兰和雷同包围,又是黄忠杀入重围,救了魏延。
黄忠还在汉中之战,和老将严颜一起打败曹魏大将张郃,解了葭萌关之围。张郃大败亏输后,差点被曹洪军法从事。曹洪又派出夏侯惇的侄子夏侯尚和韩浩带兵援助张郃。结果,黄忠振奋精神,刀劈韩浩,箭射夏侯尚,大获全胜。
黄忠最大的功劳是在定军山,一战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当时,法正协助黄忠,法正占领制高点,观察敌情,让黄忠原地休息,以逸待劳对付夏侯渊。夏侯渊果然中计,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卸甲休息。法正发出进攻信号,黄忠迅疾杀出,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一刀劈死。
黄忠斩杀夏侯渊,震惊天下,刘备为此加封黄忠为征西将军。到此为止,黄老将军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但是,他从来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发扬蹈厉,继续积极参战,成为我们历史上“老当益壮”的典范。
黄老将军的去世与刘备有很大的关系。刘备力排众议,坚决要攻打东吴替关羽报仇雪恨。黄忠又一次自告奋勇要跟着上前线。
刘备就带着黄忠到了战场,但是由于黄忠已经年过七旬,刘备并没有安排他到一线作战。刘备当时是安排吴班担任先锋,关兴和张苞两位小将担任主攻。黄忠一直跟随在刘备左右。不过,刘备无意之中的一句话,把黄忠激到了前线。
当时是张苞和关兴两位小将斩将杀敌,屡立战功。刘备非常高兴,也感慨万千,说:
“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
老将黄忠一听此话,就按捺不住,飞马而出,带着五六个人就去了先锋吴班的营中,要求出战。
吴班和副将冯习苦苦劝阻,黄忠不听,坚决出战。东吴大将潘璋迎战。潘璋的部将史迹欺黄忠年老,挺枪而出,结果不到三合,被黄忠一刀斩于马下。潘璋又亲战黄忠,战了几个回合,潘璋料想不是黄忠的敌手,拨马就回。黄忠掩兵追杀,全胜而回。
第二天,潘璋又来搦战,黄忠奋然出战,关兴、张苞要助战,黄忠不从;吴班要助战,黄忠也不用。黄忠自带五千兵马出战潘璋,结果潘璋诈败,把黄忠引入韩当和周泰的埋伏圈,潘璋和凌统也一起杀回,把黄忠围在垓心。
突然狂风大作,黄忠正准备撤退,马忠突然从山坡上杀出,居高临下,一箭射中黄忠的肩窝。关兴和张苞杀到,救回黄忠。
当天晚上,黄忠因为年老体衰,箭疮痛裂而支持不住,死于御营之中。刘备为此恚愤不已。刘备强忍悲痛,派人把黄老将军送回成都下葬。
马忠死的有点不值一提。马忠当时汇合糜芳、傅士仁在江渚驻扎,抵挡刘备的大军。令马忠始料不及的是糜芳和傅士仁又要背叛孙权倒向刘备。
糜芳和傅士仁本来就是刘备阵营的人,襄樊之战,投降了孙权,出卖了关羽,是关羽兵败被杀的罪魁祸首。而今,糜芳和傅士仁见刘备兵势强盛,恐东吴兵败,就又背叛了孙权。傅士仁尚且有些犹豫,因为毕竟是他们害了关羽。而糜芳认为:刘备仁德宽厚,加上自己又是刘禅的舅舅,肯定能过得刘备的原谅。
反正,我是不知道糜芳究竟是怎么想的。刘备仁德宽厚不假,但是刘备也不是一点原则也没有吧?按照正常思维,越是亲近的人背叛了自己,越是更加痛恨。刘备此时对糜芳和傅士仁恨不得千刀万剐,而糜芳还幻想能得到刘备的原囿。半壁江山哪,因为这二位的背叛而失去了。
刘备能够原谅别人的背叛不假,但是那得有个可以原谅的理由啊。另外,即使是刘备有妇人之仁,可以原谅糜芳和傅士仁,请问张苞和关兴两位能原谅他们吗?
刘备如果可以原谅糜芳和傅士仁,那又有什么必要不原谅孙权呢?那就更没有必要发动这场战争了。
糜芳和傅士仁杀了马忠,提着马忠的脑袋去见刘备。刘备自然而然就把他们交给张苞和关兴。关兴将糜芳和傅士仁剥去衣服,跪于关羽的灵前,亲自用刀刮了,以祭奠关公的亡灵。
糜芳和傅士仁把荆州和关羽送给了东吴,做了刘备手下的大叛徒。他们自投罗网,又把自己送给了刘备。真不知道,这二人是怎么混到了当时的地位。糜芳和傅士仁的经历证明:刘备的仁义不是万能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黄老将军,年过古稀,却不在家安享荣华富贵,而是继续主动请缨征战沙场。黄老将军的志向就是能够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良将。
为了实现梦想,他不惜冒着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巨大风险。黄老将军的精神值得称道,黄老将军的理想也终于实现。毋容置疑,漫漫的历史长河终于有黄老将军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