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奇谋在三国杀中如何施展(魏延的奇谋在三国杀中如何施展技能)

游戏玩法 2025-07-15 1
魏延的奇谋在三国杀中如何施展解析:
  1.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是什么?
  2. 如果当时诸葛亮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那他能在中原援兵赶来之前占领潼关,关门打狗吗?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是什么?

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魏延提出的一种战略构想。魏延建议诸葛亮率领军队从子午谷出兵,迅速攻占长安,然后利用长安的资源和地理优势,进一步扩大战果。

 

具体来说,魏延计划让诸葛亮率领主力部队从斜谷出兵,吸引魏军的注意力,而自己则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行军,出其不意地攻占长安。魏延认为,魏军在长安的防守力量相对薄弱,而子午谷的地形有利于蜀军进行突袭。

 

然而,诸葛亮最终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诸葛亮认为子午谷奇谋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容易被魏军察觉并遭到阻击。诸葛亮更倾向于采取稳妥的策略,逐步推进,稳固蜀汉的势力。

 

尽管子午谷奇谋没有被实施,但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略构想,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和研究。一些人认为,如果当时采用了魏延的建议,可能会改变三国时期的历史进程。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决策更为谨慎和稳妥,符合当时的战争形势和蜀汉的实际情况。

魏延的奇谋在三国杀中如何施展(魏延的奇谋在三国杀中如何施展技能)

 

如果当时诸葛亮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那他能在中原援兵赶来之前占领潼关,关门打狗吗?

这世上是没有绝对的事,只能讲胜败各占多少,有无冐险价值。首先对于西川来说,刘备为代表的荆州人马是外来的,是侵略者,虽经政治家诸葛亮精心治理,但要说民众以命相报恐怕只有《三国演义》浪漫化的想法!此为民心,民心不思战!其次,蜀汉虽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地肥人勤,然战争耗费人力物力是无法想象的,人口少,为养活政府机关与军队人口,人们不堪重负。三是人才凋零,能征惯战者老的老,死的死,后继无人。四是曹魏非等闭之辈,人才济济,且以逸待劳。所以魏延分兵,兵出斜谷是冒险之作,胜少败多。且兵力分散,关门打狗,恐反被狗咬。

说道子午谷奇谋,千年来一直争论不断,有的说诸葛亮没有听从魏延的计谋,错过了北伐成功唯一机会,也有人说魏延的计谋只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那么到底子午谷奇谋在当时可不可以行得通呢?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历代走这条道人的下场。

子午谷是秦岭六道中的一道,因为地势险峻,在秦岭通往关中的道路中是最难通行一条道,接下来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时候,曹魏大将曹真就不顾众人反对决定从子午谷绕道攻击蜀汉后方,结果当曹真带领军队小心翼翼的穿越子午谷的时候,天降大雨,道路被毁,走了个把月也才刚刚走到了一半路,兵贵神速,作为奇袭的一路,耽误了那么长时间路都没走完,结果曹真只能灰溜溜撤军,这一次奇袭显然失败。

公元354年,东晋桓温北伐,兵分两路,其中司马勋一路就是准备从子午谷穿越秦岭,从后面包抄,结果子午谷前秦早就派了几千人防守,最后司马勋兵败子午谷,有人防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子午谷不是那么容易穿过的。

再看看明朝末年的闯王高迎祥,明末在陕西起兵的农民军首领高迎祥,流窜纵横多年,崇祯一直想消灭但是没办法,东奔西窜的闯王想要来个大计划,想要拿下长安,作为地道的本地人,子午谷这条道他当然一清二楚,然后就带领军队从子午谷出发想要奇袭长安,结果比较倒霉,路上又遇到暴雨,原本十天的快速突袭,变成了半个月艰苦行军,而且刚一出谷就遇到了早就等的不耐烦的明军,结果可想而知,明军将领孙传庭以逸待劳一举击败五万闯军,高迎祥也被俘虏,被压到北京得到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

可见历史上走子午谷的都没落得啥好下场,那么以当时魏延提出的形势分析,只带领五千人快速穿越子午谷,到达长安城下,然后魏军守将夏侯楙就会弃城逃跑,前提是人家真的会逃跑,夏侯楙虽然懦弱无谋,但是只有五千蜀军在没有外援没有粮草的保证下,能迅速占领做了几百年大汉都城的长安?城高墙厚的长安城,根本就不是那么容易被拿下的,等曹魏收到消息,这五千奇袭之兵只会落到全军覆没的下场。

所以说谨慎的诸葛亮不可能采用这个风险那么大的计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