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6:帝国》中曹魏五子将有哪些特点(真三国无双6五丈原魏军)
魏国五子,蜀国五虎,吴国五霸。分别是谁?
所谓“五子良将”,指的是汉末三国时期曹操部下五员大将,他们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上述五人的列传合为一传,并在评论中说道:“时之良将,五子(指上述五人)为先。
”后人因称五人为“魏五子”或“五子良将”。
蜀国的五虎将,所有人都知道: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吴国情况比较复杂,各种说法不能相互统一,都是后人评的,列举几种: 吴国五虎将是:丁奉、黄盖、程普、韩当、周泰。
东吴有“三猛”(太史慈、甘宁、周泰)“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吴国有黄盖,程普,甘宁,周泰,称四庭柱 东吴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4代都督) 东吴四勇将:孙策、太史慈、周泰、甘宁(孙策虽然是君主,客串一下吧) 东吴四老将:黄盖、程普、韩当、祖茂(跟随孙坚起家的3朝元老,唯独祖茂死的太早)
《水浒传》中的梁山五虎上将和《三国演义》中的曹魏五子良将相比,战力如何?
谢邀!
这个问题正像相声《关公战秦琼》一样。无法组织三国的五子良将和梁山的五虎上将做对儿来一场擂台赛。战力高下,只能分开来比较。
首先看两组战将的性质:
曹操的五子良将处于中国战争最频繁的几个军阀割据混战的时期,是当时最强大的一个军事集团——曹魏阵营中战争指挥各方面能力综合素质最优秀的一个组合,为曹魏集团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个个都能独领一方,同时各有特点。综合能力高于梁山五虎。
而梁山的五虎上将所处的是经济文化都领先于世界的北宋时期,赵宋统治者为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剥夺了武将的統兵权,军队只有皇帝可以调动,战时才要远将统领,装备后勤朝廷提供,战争结束便予以解散。重文轻武导致的结果是有宋一代成了历史上经济文化最发达但也最屈辱的一个时期,经常受到辽金西夏的侵略。统治者的腐败导致起义不断,梁山聚义就是朝廷要把梁山水泊收归“国有”,目的就是多征渔业赋税引起的。梁山五虎只是一支起义军的巅峰组合,和一个国家集团规模上就差的不是一个等级。
两组战将如果从小说的角度看,五子良将在三国演义中的实力不算巅峰。而梁山五虎在水浒中倒称得上是一个巅峰战力组合。
《水浒传》中五虎上将分别是:天勇星大刀关胜、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天猛星霹雳火秦明、天威星双鞭呼延灼、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三国演义》曹魏五子良将分别是:刚侯张辽、威侯乐进、厉侯于禁、壮侯张郃、壮侯徐晃(张郃与徐晃谥号相同,这里的“刚”“威”“厉”
“壮”用于谥号,笼统来说表示很厉害,很勇武)。
这两班人马到底那一组更胜一筹,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职务上的差别。五子良将各自统领人马,镇守一方,属于将军一个级别。如张辽、乐进曾镇守合肥,以防孙权。于禁与关羽在襄樊对垒张郃负责过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防御任务。徐晃接替于禁在襄樊对垒关羽。这些人在后世被称为军事家,都是可以独挡一面的超级大将。而五虎上将虽有将门之后、禁军教头、朝廷将领,但他们只是负责一个小城或者只负责教授武艺,不能镇守一方,连梁山上的杂牌军都无法抵挡。所以两班人马看似都是将领,但却区别很大。
时代背景的差别。所谓时势造英雄,三国时期天下打乱,群雄逐鹿,人人尚武,不求出将入相,也要防身自保。常年战争,让当时人的武力很强,而做为五子良将更是高手中的高手。五虎良将所属于的时代,是一个孱弱的时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国内环境相对对安稳。试问这样一个朝代,人们的武力又岂能与三国时一比。
对手上的差别。五子良将与关羽对垒,与诸葛亮对垒,与孙权对垒。关羽被后世称为武圣,诸葛亮千古有几人,孙权——曹操都称赞有加。作为五子良将的对手,可谓是强大无比。但街亭之战,张郃断马谡饮水,只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徐晃在关羽打败于禁后奉命夺回襄樊,把关羽逼上了最后一程。再说五虎上将,没有成为梁山一员时,对手是梁山好汉,说白了就是草寇,可就是这些草寇打败了他们,收编了他们。五虎在征方腊时屡屡败绩,而其中董平在独松关被人腰斩。秦明也被方腊大将方杰刺死,而杀死董平的张韬,刺死秦明的方杰在当时并非声名鹊起的人物。相反五虎在当时名头很响。当然这与作者的描述重点有一定关系。
综上分析,小编个人觉得曹魏五子良将更胜梁山五虎上将。但由于两班人马所处时代不同,也不能下定论,文中所述,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