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出精准指挥的攻略(如何打出精准指挥的攻略图)
无人机是如何引导炮兵精准打击地面固定或移动目标的?
谢邀。目前,无人机做不到这一点。
虽然无人机是可以发射导弹打击目标的,但是如果引导火炮来精准打击目标则是一个目前人类技术条件下很难达成的任务。
这里面首先得说下空间的特性了。
大部分无人机上带有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接收数颗卫星发出的同步无线电波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无人机到卫星的实际距离,然后再根据星历来计算出自己在大地坐标上的垂直投影。这就是卫星定位的原理了。
但是对于地面上的另一点的距离测量和方位测量无人机是没有办法来完成的。除非无人机落到这个目标顶上。
原因也就是无人机很难建立到这个目标的一个准确的参考坐标系。
如果要建立参考点得怎么做呢?其实卫星导航已经给我们答案了。
通过卫星给多个无人机定位,然后这些无人机再分别对目标进行测距,测量出来的距离统一求解,这样就可以建立出目标的大地坐标了。
完美解决题主的问题吧?只需要派出三架无人机成功地飞抵目标区域不仅仅能引导火炮,就连洲际导弹都能准确引导!原因就是获得了目标的精确大地坐标。我们如果能做到这点,我们的火箭军当一个世纪内无敌于天下。
但是有几个技术难点需要解决:
第一,无人机之间的距离要拉开,并且要拉开很远很远。这样才能建立出足够精确的参考坐标系
第二,无人机之间的时间得同步,同步到几乎毫无误差
第三,无人机的测距系统需要相当的精确
都是小问题吧?那咱们继续参考卫星定位系统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个问题,以GPS系统为例,全球统共放置了33颗卫星,可以想象距离拉了多远了吧?
第二个问题,还是以GPS系统为例子,为了测量不同距离的无线电信号的微小时差,GPS卫星上携带了十亿年误差1秒的原子钟。这个东西如果是无人机要去定位地面目标差不多也得这个精度,甚至要求更高
第三个问题,无人机对非应答目标测距一般的来说就用激光测距仪了。
其原理是向目标发射一个激光脉冲,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后算时差,目前一般激光测距仪只能测量5公里以内的目标。并不是再远了测试不了,而是,呃,你知道海市蜃楼吗?
它告诉了我们,光在空气中并不是以直线传播的。
在大气中传播的光线受空气密度、气压、湿度等气候因素影响等,并不是一定沿着直线传播,你的尺子都不直,怎么精确地测量距离呢?所以激光测距仪并不是不能把激光功率调高而延长测距距离,而是受到了光传输原理性质的限制。这就和第一点要拉开距离获得精度矛盾了。
至于无人机上的罗盘等器材给自己认路尚可使用,利用罗盘一次性的定点远距离目标也是一个相当不靠谱的行为,毕竟地磁是收到矿物影响的。只能给你个大概的方位却很难给你一个精准方位。
分组无人机无法定位目标,单一的无人机就更无法定位了。这个技术还只相当于一战的观测气球。你可以告诉火炮开炮,火炮打一炮之后,再告诉炮兵是往东南西北哪一个方向偏了,再打、再修正……若如往复,运气好是可以在几炮以后打到目标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无人机会携带摄像头,也会自身携带导弹。
但并不会直接去引导火炮做远程打击。
除非……无人机利用激光引导制导炮弹,对一个区域的既定目标进行打击,但是这种作战方法和无人机自己发射的导弹并无差别。
类似的新闻大家可能能看到很多,只不过其中一个好玩的事情是——大家实际上都不知道目标的精准方位。这是另外一个制导方式实现的闭环。
指挥塔吊怎么才精确?
下面是指挥塔吊进行精确操作的几个步骤:
1.了解塔吊的性能和工作范围:在操作塔吊之前,应该了解塔吊的各项性能参数和工作范围,包括最大起重量、工作半径、吊臂长度、吊钩高度等,以便更好地掌握操作要领。
2.进行现场勘查:在操作塔吊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勘查和分析,了解场地环境、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情况,以及存在的障碍物和风险因素,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制定操作计划:根据勘查结果,制定详细的塔吊作业计划,包括吊钩位置、吊钩高度、吊运方向等,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精确调整。
4.操作塔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认真、细致地按照操作计划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工作负荷、吊钩运动状态和周围环境等因素,随时掌握操作情况和变化,并及时调整吊运方向和工作高度。
5.协调人员配合:操作塔吊涉及多个岗位和人员的协作配合,需要进行精细的协调和沟通,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控制。
在操作塔吊时,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在高风险场合应采取措施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