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下元节逐渐消逝在生活中(下元节消失的原因)
为何下元节逐渐消逝在生活中?
主要有这几个,一是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得到了儒家和佛家信仰的加持,增加了节日的内涵底蕴;
二是社会伦理方面内涵影响,上元节的团圆内涵,下元节的孝道文化;三是下元节衰弱的根本原因最终还是离不开道教文化的衰落与式微。
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相比,除了道教的水官信仰之外,既没有其他教派背书,也少了传统伦理的影响,于是乎底蕴内涵略有不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下,受到的冲击就较为明显。
逐渐消失的下元节究竟是怎样的呢?
谢邀
原创
据我所知下元节是在农历十月称为下元日!
下元节的来历主要是与道教有关系的!
道家大家都知道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那么天官是赐福的,地官是赦免罪的,水官是解厄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对下元节特别的重视是在北宋时期!
鲁迅先生也说过,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我们都想在现实中有的麻烦或者是不好的运气通过神化解!灾难,厄运是经常有的!存在着因果关系!那么这也需要我们继承和探索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让经典的优秀的文化继续传播!
学者和专家也认为下元节是一个很好的节!一个宝贵的东西,立足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这不是愚昧无知的,摆脱一些人的误区,不要什么都和迷信扯到一起!
其实都是对美好事物和愿望的寄托!
只是通过了另外一种方式的表达了!
谢谢您的关注支持!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此时,正值农家收获的季节,在我国民间有做糍粑等习俗。蒸熟糍粑后在门外“斋天”。因为道教称此日是水官生日,人们“斋天”祈求下元水官消灾降福。此俗宋时大盛,及至清以后渐废。

在宋代,三官是民间十分显要且信仰的神明。三官的功能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当时道教盛行,兼之三官因与人们之祸福荣辱密切相关,故受到广泛崇奉。三官大帝的出生日是:天官在上元正月十五,地官在中元七月十五,水官在下元十月十五,所以三官又叫“三元大帝”。三官信仰当源于道教中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三官中以天官影响最大。世人皆追求幸福生活,故赐福的天官倍受欢迎。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为何下元节逐渐消逝在生活中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